• www.18luck.life 2019年优秀人才引进计划
  • 您现在的位置: 桃源一中>> 教研在线>> 论文荟萃>>正文内容

    冯桂辉:中学生危机调查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教育与管理是人们常谈的话题,也是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其成长与发展牵涉到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各个方面。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问题很多,难管难教,存在比较严重的危机。中学生危机普遍存在不是简单的学校与家庭问题,应该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能不能解决中学生危机,将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家庭稳定,直接影响社会发展、国家繁荣及民族振兴,中学生成长与发展事关重大。当前,中学生危机的特点主要有普遍性、隐蔽性、突发性、逆反性、报复性等方面。通过长期调查与研究,在和很多中学生接触过程中发现,中学生危机的存在,必将所带来很多问题,解决其危机已迫不及待。小而言之将断送他们自己的前程,大而言之危及国家、民族及社会未来的发展。怎样解决中学生的危机,已成为了学校、家庭、社会急需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责任与使命危机


          没有正义感,是非观念不明确,这是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前不久,有人对某省级示范高中的文科班586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到“你将来准备干什么?”时,回答“不知道”的有12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 21.67 %,方向模糊不确定的有34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 59.04 %,明确将来干什么的只有11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9.28 %。


           在校园内,垃圾没有人主动拣或处理;违纪现象没有人制止,受同学的负面影响大;公共利益如公共财物、公共设施不爱护,甚至故意损坏;对父母、同学、他人不负责;对自己的前途与未来没有筹划,甚至漠不关心,过一天玩一天。正是因为中学生没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才导致学生没有正义感,是非观念不明确,才导致中学生行为习惯很差,违纪现象突出,心理问题多,学习没有兴趣等。


           谈到责任和使命,很多学生心中几乎没有这个概念,也不理解,认为不实际,是空谈,招致讥笑与讽刺。很多学生甚至有不少老师把责任和使命抽象化,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不能与具体的生活联系起来。不能正确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责任感是人才的必备素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 世纪挑战及教育改革”的会议,来自 24 个国家的与会专家聚集在北京,提出了一个共同看法: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挑战,既不是新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问题。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少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不会与他人真诚合作,也是无法适应社会的。责任感是健康人格的重要因素,是建立诚信社会的道德基础。当今世界有很多知名大学,把责任感与使命感作为招生的最重要条件。
     

           二、理想与信仰危机


          注重物质享受,忽视精神追求,只知索取,不愿付出,这是当代青年学生的共同特点。可以这样说,条件越好,环境越好,学生的教育难度越大,学生存在的问题越多。


           在寄宿制学校,很多学生一月的生活费超过了一千元,有的一月生活费高达三、四千,还不够用,还要找同学、老师借。去年12月初,我调查走访了某校高一年级37名困难学生,其中一个月生活费五百元以上的有6人,6人中有3人在六百元以上。追求名牌,注重物质享受,成为了中学生的时尚和潮流。过度的追求物质享受,必然导致精神空虚,缺乏理想和人生的追求。
    现在,很多学校没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党知识、团知识宣传与教育,没有上过党课、团课。很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不了解,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感到陌生。学校普遍缺乏对学生进行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政治理想和追求。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前进的指路明灯。青年学生在和平、安定、风衣足食的环境中成长,无任何忧虑。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及自我教育中,没有一个明确的具有凝聚力的目标,缺乏世界眼光,不立足于长远和未来。理想教育不重视,缺乏为祖国、为民族、为人类而奋斗的远大理想。没有远大理想,就失去人生的重要航标,就会迷失方向。目前,学生普遍只追求金钱和个人的享乐与安逸,当个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不满情绪,报复他人,甚至报复社会。青年一旦精神空虚,信仰出现严重危机,往往产生比较严重的问题。危机的出现必然葬送青年一代,最后葬送国家、民族命运。


           三、人生与价值危机


        人活着的意义和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是千百年来很多志士人仁探究的问题。中学生对人生及价值也没有过多地去思考,价值观念十分模糊。


          由于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时期,社会价值的多元性极度干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方向,致使学生对人生的追求与价值感到茫然,不知道活着的意义与目的,繁重的学习任务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使得青年学生精神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导致学生意志不坚定,精神空虚,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学生中吸烟、喝酒、打牌赌博、嚼槟榔比较风行;痴迷网络,沉醉于网吧,通夜上网的现象十分普遍,网络对每个青年学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危害;早恋公开化、低龄化;情绪波动大,动不动就打架,江湖义气重;厌学、辍学现象时有发生;重物质轻精神,注重眼前忽视长远,追求享受不去奉献;轻生的也有不少,等等这些现象,几乎成了现代中学生的主流文化,严重影响当代青年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像阴魂一样,趋之不去,危害青年学生健康成长。


     

           四、行为与习惯危机


           现在,中学生的行为与习惯很差,厕所、教室走廊等地到处可以看到方便面盒子、食品的包装袋及其他垃圾,乱丢乱放乱泼乱吐现象十分严重。另外,乱吃乱喝也普遍存在。油炸食品、麻辣食品、酱卤食品、腌制食品等基本上成了中学生的零食,有的成为了主食。


           饮食不科学,

     

          起居没有规律,这也是当前中学生的特点。在家里,很多学生上网到转钟,有的甚至通宵达旦。第二天一般睡到十点多,早餐、中餐一起吃。在寄宿制学校,寝室凌乱,衣物摆放不整齐,衣服、被子不折叠是普遍现象。

     

          专家指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个性,个性决定命运。行为与习惯是检验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一个人未来事业的重要方面。 所以,消除中学生行为与习惯危机至关重要。教师要加强正确引导与教育,家长要加强督导与管理,使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与习惯,健康成长。


           五、学业与兴趣危机


           学习没有兴趣,学业荒芜,读书无用,在中学生中普遍流行。去年年底,有人对某省级示范性高中高二年级两个文科班的144名学生进行了“学习兴趣”的调查,发现“喜欢读书”的只有1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0.42%。该校的每一届从高一到高三,学生辍学、转学与自动流失的在百人以上。只要不读书,学生做什么都愿意。不爱读书,这已是不需争论的事实。


            学习不适应与跟不上造成学生不稳定,学习不理想增加自卑,压力过大出现焦虑,考试频繁造成恐惧,目标太高达导致失去信心。因此,学业危机与日俱增。


           学生在小学兴趣爱好广泛,到了初中、高中,由于学习任务繁重,学习的压力大,兴趣与爱好受到很大的制约,甚至是压制,个性得不到发展与张扬。即使有兴趣,也是单一的,进网吧是普遍现象。据调查,双休日、节假日进网吧的中学生超过了八层以上,有很多学生在这个时间基本上整天泡在网吧里。


           现在很多学校办学理念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办学思想极不端正,片面追求升学率,急功近利,早已是示范性高中普遍存在的通病,也是整个教育的弊端,一时也无法得到根本扭转。社会对学校评价看升学率,学校对教师评价注重学生成绩,教师评价学生优劣也过多的注重分数,考试成绩成了评价学生的唯一。学生个性能不能得到最大的挖掘与张扬,取决于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取决于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的责任与态度,方法与技巧,素质与水平。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甚至前途与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所以,学校应该努力端正办学理念和思想,教师要进一步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教育与管理的方法与水平,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解决学生的学业危机。从学生入手,从课堂着手,大力培养学习兴趣,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六、亲情与感恩危机


            专家指出,情感是青年学生最大的危机源。主要表现在缺乏孝心,对父母、老师的良苦用心不理解,对同学不关心,对他人冷漠等。父母的唠叨,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讽刺,使得一部分学生泛起心中的不满。


          父母过细的关心,过多的包办代替,甚至溺爱,导致中学生普遍缺乏感恩之心。对学生学习上的过分要求,是亲子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也是师生关系紧张的最主要因素。现在有很多父母无原则地溺爱,造成子女缺乏自立精神。反思中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深层次根源,关键是“爱”的泛滥所致。他们在家里是父母等长辈关注的中心,强调权利的享有,严重忽视义务的履行。学生成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工具,对分数盲目追求,使家长忽视了孩子情感的教育,导致中学生成为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能感动的“冷漠一代”。由于经济增长、社会转型、文化更替和节律不断地加快,青年与父母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与冲突。差异与冲突阻隔着子女同父母“情与智”的心灵沟通,最终会影响到家庭教育效果,导致中学生感恩意识的弱化。


            中学生成长的环境一帆风顺,生活环境非常优越,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学生什么都不缺,缺的是吃苦的精神,缺的是艰苦教育。家庭、学校没有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很少进行挫折教育。因此,中学生心理问题突出,心理抗震能力很差。一旦情感受挫,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产生心理危机。原因在于女生对爱与被爱的需求特别强烈,因为这与安全感、被认同感、被接纳感紧密相连。女生获得安全感主要来自家庭及男性朋友,而男生的表现方式不同,他可以得到同性同学的帮助,也可以从自身找到安全感。


            在寄宿制的学校,学生不能经常回家,主动给家长打电话的很少。父母在外长期打工,学生主动和父母联系的也不多,有时一个月不能打一次电话。学生在外一般不思念父母和亲人,即使主动打电话联系,多数是要钱、要物之类,主动向父母汇报学习、生活、思想表现等方面的几乎没有。在家里,学生一般不和家长主动交流,甚至有的因为一点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很长时间不和父母讲话。现在的学生情感缺乏,感恩意识模糊、淡薄。
    古语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懂得感恩,学会感谢是一个人必备的基本道德素养。


          有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某年级,在周边地区招收了两个实验班。学校对这两个实验班特别关爱,精神上精心呵护,物质上给予最大的满足,经济上予以最大的资助,平时获得学校的奖学金也是最多的。在开展“助残日”捐款活动中,有一个实验班捐款金额是全校八十多个班中最少的,另一个实验班也位居后面。感恩在很多被老师视为“优秀学生”中也存在严重缺乏,学生将来可能忘恩负义。


           近年来,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有的学校把“学会感恩”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明确写入学校德育教育方案之中。但是,人们还是很遗憾地看到,年轻一代的感恩危机仍然普遍,甚至有人将青年学生视为“冷漠的一代”。此话尽管有些危言耸听,但也反映了一个凝重的社会现实。据媒体报道:湖北襄樊某年举行了第9次“金秋助学”活动,主办方宣布:5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继续接受捐助的资格。原因是一年多来,被资助的学生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未给资助者写信或电话联系。有一名男生虽给资助者写过一封信,但信中一个劲地强调其家庭如何困难,希望资助者再次慷慨解囊,而封信中不见“谢谢”两字,青年学生感恩之心的缺失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七、自立与自理危机


           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差,乱丢乱甩乱放乱泼乱吐的现象十分普遍。有很多学生不会折叠被子,衣服洗不干净。平时不想到食堂去吃饭,不想排队。据调查,某中学是寄宿制学校,商店与烧烤店的收入要高于食堂的收入。在家里,父母、爷爷、奶奶包办代替多,有九层以上的学生没有做过饭,也不会做饭。不洗衣服,不折叠被子。在学校,没有给学生提供实践与参与的机会,就连学校公共区卫生都是请临时工打扫的。这很不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也不能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有三层以上学生不会洗衣服,或洗不干净衣服,还有的学生不会削苹果、犁子等。


           不会安排,不习惯计划开支,不会科学花钱,青年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父母给的一个月的生活费,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在一个月的前二十天就用得差不多了,后十天基本上过着“艰苦”的生活,很多学生不习惯攒钱,是典型的“月光族”。


           八、心态与心理危机


           青年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刻,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人生观、价值观还很模糊,没有完全定型,情感上需要交流和沟通,需要的是爱与被爱。在其成长过程中,这个基本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形成巨大的心理冲击,觉得不被关注、不被理解,继而产生特别强烈的挫折感,出现一系列的心理不平衡
    心理学家认为,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来自学习压力,来自父母、老师错误的教育方法。现在很多学校办学理念不明确,校长的办学思想不先进和前位,甚至落后。家长的期望值过高,造成了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压力太大,时间太长,目标过高,学习没有兴趣。学习带来的不是快乐和幸福,而是巨大的痛苦。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学生由此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心理与精神方面存在一种崩溃的感觉,无法面对人或事。视野变得狭窄,情绪很不稳定,波动较大。有时脾气很大,莫名其妙地发火,失去控制,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或精神症状。心理脆弱,逆反与报复,紧张与焦虑等心理问题在中学生普遍存在,生理、心理过早成熟,缺乏正确引导,缺少及时交流与沟通,出现心理危机。


           前不久,和一位很优秀班主任闲聊、畅谈,谈到了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总是感叹,觉得困难多难度大。现在的学生人格扭曲,心理变态,疑心重重。关心学生,学生则认为班主任可能得到了父母的什么好处,不关心他们,又猜疑自己的父母没有给老师送礼,使班主任左右为难,不知所措。


           另外,也有一部分班主任,过分注重和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思想表现、政治理想与追求、心理教育以及如何做人与适应社会等,不重视素质教育,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而且有的班主任过分关注为数不多的几个学生,眼里就只有那么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导致其他学生的逆反与不满,由此而产生心理问题。


           九、逆反与暴力突出


           青年学生有很多的优点,同时也存在很多的缺点。青年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困惑与迷茫时期,人生液态,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大,不定型也无定势,不稳重与沉稳,遇事不冷静,容易急噪与冲动。


           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心理问题突出。在家里,不孝敬父母,不接受父母管教;在学校,不虚心接受老师、同学的帮助;在社会上,受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仇视社会与他人,最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现在的中学生由于不能正确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家长、老师也缺乏正面的引导与教育,学生的逆反心理特别突出,暴力倾向明显。


          学生中,有一部分是高危群体,面对自己生活的时代和环境,内心极其痛苦。受不了刺激和委屈,动不动就离家或离校出走。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对未来失去信心。自残、自杀现象也不少见。与他人发生冲突,语言过极,打架不考虑后果,手段极其残忍,往往置对方于死地。这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


            学生中绝大多数缺乏勇气,可以说是胆小如鼠。平时遇到蚊虫之类的东西,害怕的不得了。遇到纠纷,打架多以群殴的形式出现,倚仗着人多势众。一对一,单挑的现象很少。为了在打架中不吃亏,一般要纠集好多本校同学或校外帮手参与斗殴,因此容易爆发恶性犯罪事件。这种群殴会有两种情况发生,一是火并,二是群起攻击一个。中学生暴力杀人的出现,往往是一群人围攻了一个,一旦被围攻的人是个亡命徒,很容易使他体内的动物野蛮性血液膨胀起来了,发生鱼死网破的事情,最终导致伤残或死亡。


          十、人格与尊严危机


          中学生之间交往多,特别是异性交往比较频繁,早恋现象十分常见及普遍。情人节相互送玫瑰已不是一件希奇与罕见的事。玫瑰已不再藏在书包里,已经普遍盛开在手机与网络中,或在自然中、社会上开放。“老公”、“老婆”随口而出,公共场合牵手,公开搂抱、接吻。有些男女学生在双休日、节假日不回家,公然在宾馆、旅社开房,对自己对他人毫不负责。


           学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很多源于异性同学。有的为了异性朋友,争锋吃醋,甚至大打出手。有些学生家庭条件很好,父母给的生活费和零花钱一般在八百元以上。可是,学生追求享受,相互攀比,想方设法搞钱。学生的高档衣服经常丢失,书包被翻或被他人拿走,钱包被偷,等等这些现象在学校时有发生。为了贪图享受与安逸,有些学生什么事都可能去做,丧失人格与尊严。学生普遍缺乏正义感和是非观念,荣辱感不强。


           美国著名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对各界名人的广泛调查研究后发现,个人的事业成功,15%是由于他们卓越的学识和专业技术,85%是靠他们健全的人格心理素质。因而有人说“人格即命运”。另据广州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理咨询门诊的阶段性统计,在3828个咨询病例中,10—29岁的青少年学生占66.35%,病态人格的咨询病例则占87.41%,而且明显呈上升趋势。


          中学生心灵不健康,人格扭曲是普遍存在的。青年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呈现出不同的人格特征模式,不同的人格特征对人生甚至对社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健康成长。


           这个时代,经济迅速发展,文化价值取向出现多元化倾向,使得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迷茫,导致了人格扭曲,个性偏执,行为反常,心理异常。中学生危机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社会的原因以外,还包括家庭教育与学校办学理念不科学不正确,导致中学生危机。中学生个人主观因素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主观的因素随年龄增长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年龄越小,环境及外界因素往往起决定作用,如教师人格及心理,父母言传身教,教育方式方法等,都会严重影响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如何解决当前中学生危机呢?


           第一,加强教育,特别要加强体验式教育


           多说,家庭、学校要加强正确思想与观念的灌输和引导;多看,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与社会中去感受;多做,在实践中体验、成熟与提高。现在学生动手能力很差,父母包办代替多,老师提供发展的平台少。学校、老师要开展一些校外活动,需要给上面层层递交报告或活动方案,有的借口安全问题禁止学生外出。学生整天被关在校园内、课堂里,受着煎熬。


           家庭不受任何方面的制约,可以给学生更多开展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多实践,多考察,到社区走访与服务。走入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感悟社会。


           第二,改变学校的办学理念,更新办学的思想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美国人奥利弗.史密斯曾经说,拥有“快乐基因”是科学家成功的秘诀之一。杨振宇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也明确指出:“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还有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半个世纪获得了十多个诺贝尔奖,有人探询他们学校成功的秘诀,他们校长说,我们最大的原则是“永远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一点恰恰是在当前很多学校办学中最缺乏的地方。


          中学生危机的出现,造成的原因是诸方面的,其中学校教育应该负一部分责任。学校、老师要彻底改变唯分数、唯成绩的陈旧作法,不能整天把学生关在教室,“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样是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更不能让学生做笼中之鸟,要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蓝天,成为搏击长空的雄鹰。学校必须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把培养兴趣和习惯作为关键,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目标,极大地张扬学生个性和提升学生品位,贯穿于学生教育与发展的全过程之中。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活动,多走出学校,接触社会,寓教育于活动、社会之中。学校管理应该民主化、人性化,决策讲究规范化、科学化。否则,就会以牺牲老师、学生的生命健康为代价,取得暂时的高升学率。学生教育要有整体性、长远性,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进行。不然,难以适应当今社会与世界发展的需要,学校也会始终处于低层次、低品位的局面,很难培养出高级尖端的人才。
    学生能够遇到一位很优秀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那是学生的运气,家长的福气。把好学生教优秀不算是好教师,只有把差学生转化为优秀学生才是好教师,也才能成为名优教师。现在学生存在的问题很多,由于个别教师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不强,加上方法不正确,缺乏爱心,可能使部分学生成为差生。一度成为差生,不负责的老师就想甩包袱,动不动赶学生,导致学生流失,增加社会负担。学生的流失,学校损失可能只有百分之零点几,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则是百分之百的失败。可以这样说,学生的前途和命运掌握在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手中,甚至掌控着家庭未来的发展。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不能简单用量来衡量,更多的是质的体现。专家指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要充满爱。只有充满爱心的教师,才不会随便放掉教育学生的机会,也不会轻易放弃一个学生。


          有位智者说,把自己的思想放进别人脑袋叫老师。教师应该用先进思想、人格魅力、良好心态、渊博知识来影响学生。教师功利化思想越来越严重,金钱意识越来越突出,责任心减弱。个别教师自身思想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心态不好,教育方法错误,自己不能以身作则,给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心态好,学生心理素质高。教师幸福,学生幸福。


           学生不喜欢上课照本宣科,教学方法死板还自以为是的教师,不喜欢因为一个学生违纪而惩罚所有学生的教师,不喜欢以分数论学生好坏的教师。学生危机的出现,教师也是有很大责任的。教师应该树立新的思想和观念,要有创新意识,从课堂入手,要善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正面引导学生,消除学生的危机,使他们成为社会未来的栋梁。


           第三,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当今社会常把幸福的标准直接归结到了金钱和权力之上,社会对成功的标准也进一步的现实化。受这影响,有很多家长认为,没有钱还谈什么理想?清华、北大是几乎所有家长和学生梦寐以求的大学,上了这样的学校就意味着成功,至少成功了一大半。上名校预示着今后可以有好的工作、高的收入,能出人头地。连我们的一些老师在课堂上也常常鼓励学生说,为了今后能有个好工作,能挣到大钱,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于是为了成功,我们的学生在父母的压力下,拼命学习、刻苦学习、废寝忘食地学习。这当中有多少学生是爱学、乐学的呢?这样的学生即使上了名校、拿了国际大赛的奖牌,又有多少后续发展的潜力呢?古人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古今中外的很多事例就证明了这一点。


           家庭教育失衡,方法错误,是当前很多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青年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相当优越。祖辈过分溺爱,父辈过多呵护,从小娇生惯养,不知生活的艰难,养成一种唯我独尊、不可侵犯的心理习惯,造成品质缺陷。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感恩、宽容之心。


           家庭教育方法不良,期望过高而又不善于与学生沟通,部分家庭破裂伤害了学生,加上缺乏对学生的保护,措施不给力,往往造成学生各方面的问题出现。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反思教育方法,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第四,充分发挥党政职能部门作用,净化环境与氛围,为青年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的突变与跨越,社会公民意思、责任意识的弱化,社会商业意识太强,政府职能发挥不到位,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是导致青年学生危机出现的社会原因,也是他们自身无法改变的客观原因。


           解决社会给青年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应该由政府职能部门牵头,学校、家庭及其他社会团体参与,全体社会公民积极配合,整体地抓,长期地抓,有计划地抓,加大力度进行整顿与治理。特别是要加大对网吧、宣传广告、新闻媒体等方面的整顿,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全面落实这些制度,把青年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落到实处,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与发展的环境。功在后代,利在千秋。


          总之,中学生危机四伏,危机长期存在,不能及时解决,直接危害中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成为了非常“危险一代”。有人说,差生是老师教出来的。我不敢苟同,但我认为差生的出现,与教师的责任心、方法以及失职有重大关系,与父母教育方法、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长的办学思想有直接关系,同时也受校纪校风、交朋结友、学生自身抑制力、社会负面因素等诸方面影响很大。


          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事关社会发展的全局,是国家的大事,民族的未来。中学生的管理与教育,要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发展模式与体系。解决中学生危机已成为当前学校、家庭及社会的重要任务,已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中学生危机,必定他们的前程和未来,断送一代青年。因此,学校、家庭、社会要全面关心学生,齐心协力,为每个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他们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心态良好,人格健全,身体健康。


            全社会都关心青年学生的成长,关注他们的未来。给他们一片树叶,让他们拥有一片森林;给他们一棵绿草,让他们拥有一块绿洲;给他们一朵云彩,让他们拥有一片蓝天,掠击长空,展翅飞翔。


                                                         


  • 上一篇:冯桂辉:谈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度”
  • 下一篇:江献忠:记叙文中的议论与议论文中的议论

  •     18luck新利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