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ww.18luck.life 2019年优秀人才引进计划
  • 您现在的位置: 桃源一中>> 教研在线>> 文艺沙龙>>正文内容

    江献忠:浅析苏轼《赤壁赋》之月光意象

              因“乌台诗案”被政敌罗织罪名而贬谪黄州的苏轼将满心的失落与惆怅交给了赤壁,赤壁于是也成就了他的豁达与乐观,他便有了流芳百世的《赤壁赋》。而无论是“前赤壁赋”还是“后赤壁赋”,在我读来,最牵动人心的就是那道月光。

     

           这里,我仅仅是想就“前赤壁赋”粗浅地说一说苏轼笔下赤壁的月光。

                              

                                         月之情

     

          文章开篇便将读者置于如诗如画的美境之中:有徐徐而来的清风,有宁静安详的江波,有美酒助兴,有好友相伴,更重要的还有既望时的满月。月华洒遍广阔江面,“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朦胧而祥和的意境里,浪漫滋生,苏子与客泛舟其中,“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情不自禁,“扣舷而歌”。

     

           这就是美景的力量,可以让一位失意的心忧国事的官员暂时抛却尘世的纷扰。然而,这幅美景的呈现却又离不开那夜晚的月亮。于是苏子笔下的月便和他有了一份亲近: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甚至还自然而然的联想到《诗经》中的“明月之诗”“窈窕之章”。此时,情与境和谐一体,引人入胜。

     

                                       月之兴

     

          有客以洞箫和歌,然而箫声却悲凉,与先前的欢乐气氛极不和谐。苏子“愀然”,读者亦然。继续读下去,发现原因还是在于这夜晚的月亮。由月起兴,在这满月的夜里,客与苏子不同,他联想到的不是空明流光,不是在水一方的“美人”(这里的“美人”当指作者思慕的明君贤才),而是一代枭雄曹孟德。他首先由明月想到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接着想到曹操一生荣辱,而这“一世之雄”,“而今安在”?进而由此生发出对宇宙人生的感慨:“哀吾生之须臾”。长江仍然无穷无尽,月亮还是那个月亮,而人生无常短促,是多么让人凄凉悲怀的事情啊。

     

                                      月之理

     

           朋友的感慨不无道理,然而我们向来豁达的苏子却不受其感染,反而宽解朋友。“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子深谙人生宇宙之哲理,万事万物在这变与不变之间有着相对的理。就像这流水,看似不断流动,却并没有流走;这月亮,时圆时缺,却始终没有增减。而我们人类,和万事万物一样都在遵循着这样的规律,又“何羡乎”?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们应有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只有这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才是“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既然这样,人生短暂又何妨,人事无常也无碍,为何不在我们能耳闻目见的岁月里尽情享受这大自然的恩赐呢?

     

           如此豪迈的言语,如此旷达的宇宙人生观,我想,只有历经了人世沧桑却始终秉持积极乐观的人才能道出,而我最敬重的古文人苏轼,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认为这里的“客”应看作是虚化了的苏轼自我,文中的主客问答实际上是苏轼自我的思想矛盾与斗争。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苏轼是“人”而不是“神”,有了思想上的挣扎,才能更好的找准前进的方向。因而,从文章的结尾,我们既要看到苏轼在拥抱自然中寻求解脱的旷达乐观,又要看出这旷达乐观中所蕴涵着的忠君用世而不可得的无奈。从那水光接天而又雾气横江的朦胧月色中,从那杯盘狼藉、主客醉卧的场面中,难道我们不能感受到几分这种苦涩的无奈吗?

     

          苏轼一生执著追求的是为国出力,为民效劳,而不是个人的功名利禄,更不是游山玩水的乐趣。而赤壁这里的月光,只是一幅动情的舞台幕布,将一个真实的苏子再现于一千年后的我们面前。


  • 上一篇:郭福炎:仁山智水,云淡风轻
  • 下一篇:刘鹏:让生命充满感动

  •     18luck新利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