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ww.18luck.life 2019年优秀人才引进计划
  • 您现在的位置: 桃源一中>> 教研在线>> 论文荟萃>>正文内容

    王宸安: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和利用

           开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学校育人阵地的重要旗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是课程目标达成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文尝试从理解心理健康课程资源的内涵出发,探索农村普通高中心理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途径。


           一、学校心理健康课程资源的内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在学校范围内,以心理素质培养和健全人格为目的的专门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就是指教师和学生所利用的、有利于课程实施,支撑学生学习活动发生、展开,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提高其心理素质,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二、学校心理健康课程资源的类型


           根据来源,我们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校内资源是开发的重点,校外课程资源是校内资源的补充。根据存在方式, 把课程资源分为显性和隐性资源。显性课程资源是以外显的形式用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隐性课程资源是以内隐的形式对教学活动施加影响。应该说显性课程资源更易开发, 隐性课程资源开发更具有挑战性,但影响更持久、更为有力。根据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我们还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的特性


         (一)动态性。它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特点。教育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呈现的是学生成长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它强调师生或学生间的参与性、互动性、感悟性,通过内心的体验来内化知识,并把它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影响自身的心理状态与行为方式。


         (二)多样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课堂讨论、活动设计、案例分析讨论、测试评价、角色扮演等。通过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强化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学生在课程中感受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的适应性,积极地认识自己心理冲突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加速自我的成长。


          (三)自主性。它的前提是需要师生建立一定的情感基础,彼此尊重、信任,学生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才能打开心扉,开放自我,挖掘内心真实情感需求。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是为了学生这个主体的心理素质提高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服务,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体会到自身的价值,调动全体学生能动性与创造性。


         (四)开放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校内开发、利用为主向校外开放;由显性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向隐性课程资源开放。二是由教师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向学生自身获取、利用资源开放。
     

           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 他们要凭借自己的一双慧眼,巧妙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为此,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观,加强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灵活利用。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要让“隐性”的课程资源走向“前台”。


           托斯顿•胡森认为,“隐性课程是在学校政策、课程计划上并没有明确规定,然而又是学校经验中常规的、有效的一部分⋯⋯包括能力分组、师生关系、课程规范和程序、隐含的教学内容、学生性别造成的差异、课堂奖励结构等”。教师要改变对课程资源的物化认识,课程资源的物化认识,即认为课程资源就是教材、教学参考书,大众传播媒体等,而忽视教师、学生、家长等人力资源,尤其是对学生心理素养的培养起关键作用的一些隐性资源。教师要让学校传统、校园文化、师生关系、教学气氛、班风、校风、校训社团活动、德育活动等这些隐性课程资源走进课堂。


         (二)莫把“自身”的主导作用退居“幕后”。


           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自身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中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发掘、利用自身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掘利用自己的能力,发挥自身的人格优势和特长,利用自己的特长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利用教师教学观、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人格特征、成长经历、生活背景等教师自身资源打造有感染力的心理教育课程资源。


        (三)要为“学生”的主体作用争得“席位”。


          学生因素是制约课程的“三大要素”之一,理所当然,学生是不容忽视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学生资源就是要改变学生在课程改革场域中“缺席”的现象,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需要,多给学生观察、体验、思考、表达、交流、总结、探究的机会,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充分唤起了学生的知识经验,并上升到心理体验,从而形成对学生内在心理结构的改造,让学生资源在课程资源中获得应有的席位。


         (四)莫把“网络”的心育作用推向“背面”。


           学校在互联网上可以开通心理热线,这样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心理咨询;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其它同伴倾诉心中的烦恼;优秀教师的讲座和课程可放在互联网上,让更多学生看到。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许多学生在利用互联网时,往往容易忽略网络的积极作用,而沉溺于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甚至产生“互联网依赖征”“网络疏离征”等。学校和老师要做的就是对互联网的利用进行科学教育,正面引导,化弊为利。


          (五)要让“校外”的课程资源引入“大内”。


            校外课程资源是校内资源的一种补充,教师一样要关注并利用, 如引导学生用家庭的图书、报刊、电脑、社会上的图书馆获取心理信息;组织学生听大专院校教育者做有关的心理专题报告,使其从中获益;带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使学生开阔视野,从中受到教育;向学生介绍社区心理门诊室、社会心理热线,使学生有严重的心理矛盾冲突时,能主动求助,有地方求助。


         (六)莫把“学科”的互相渗透堕入“栓塞”。


           每个学科的课堂教学目标中都会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所以这一目标的落实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学科教学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具体来说:(1)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导着学生价值观的形成;(2)科学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全面构建与均衡发展;(3)丰富而完善的教学内容能够对学生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尤其是语文、历史、地理、政治以及体育和艺术等学科,更加具有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效。


           朱熹曾有诗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能对学校心理健康健康课程资源形成正确的认识,从多方面探索课程资源的开发方式和利用途径,就一定能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这“半亩方塘”长久清澈,滋润更多的心灵之花。


    (本文获湖南省教育学会学校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成果评比一等奖。)


  • 上一篇:罗勇华 廖淑珍:略谈我校高考化学二轮复…
  • 下一篇:刘丽平:一篇《白公祠》 千古祭清风

  •     18luck新利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