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ww.18luck.life 2019年优秀人才引进计划
  • 您现在的位置: 桃源一中>> 教研在线>> 论文荟萃>>正文内容

    刘丽平:一篇《白公祠》 千古祭清风

         “李白为天才绝,白居易为人才绝,李贺为鬼才绝。”( 钱易《南部新书》)历朝历代的人对白居易都充满了崇敬。由于唐代盛世影响,白居易诗风也深受日本、朝鲜等国的推崇。其“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主张,也推动了新乐府运动的发展。“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讽喻诗干预时政,表现了“兼济”的诗人理想;“白堤”的修筑,更表现他政治上的卓越才能。斯人远去,众人追慕也就在情理之中。而张耒赞白居易,一方面喜爱白居易的诗风浅切,更重要的是二人“同是天涯沦落人”。


           一颗赤心,济世安邦,结果却是:白居易因为武元衡事件而被贬江州,张耒因为元党祸一贬再贬,从此远离朝廷。可见,张耒步入白公馆的心情是复杂的,《白公馆》一文正反映了这种微妙的情绪。


           前八句,作者高度评价了白居易,表达了自己对白居易的怀念。


          “斯人不可见”,开头表达了旷世的悲哀,为全文定下了抒情基调。“犹想鸾凤姿,翛然山水中”,似乎白居易音容宛在,好像看到白居易自由自在地在山水中怡然生活。明知不为真,还是抑制不了自己的情感,“犹想”二字,表现了作者思之切,想之深,让读者为之感动。祠“空”,遗像,再次加深了“斯人不可见”的遗憾,作者不能不面对现实。小小的心理波动,真实表达了作者对白居易的怀念。“过者为肃恭”,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逝者的态度。恭敬、肃穆地立在白氏墓前,作者的形象也清晰地再现在我们面前。“同时富贵人,泯灭知何穷”,此句发人深省,当时多少王侯公爵,可最终又如何呢?埋没随百草,随时间而逝。对比的手法,赞叹白居易名扬天下!


           成败功过,荣败兴亡,一切只有时间才能回答。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只因“天行有常”。“泯灭知何穷”,赞美了白居易的伟大,同时呼应了前文。


          “千古怀清风”,作者高度评价了白居易。“清风”,即高洁的品质,清惠的作风。用唐敬宗《赞白居易》来阐释,“藏于己为道义,施于物为政能。在公形骨鲠之志……”。知其不知为而为,知其有辱而不避,这是书生天真,看上去不谙世事人情,其实是敢于触犯权威,敢于张扬正义,置个人安危荣辱于身外,书生的天真是未染的赤心!“唯歌生民病”, “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白居易如此主张,也身体力行,成一代诗王,确实令人敬仰,怎不伟大?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白居易的诗文至今传诵,其品其德,也至今传颂。


            后八句,从白居易遭遇写起。“得所遇”,概括了白居易中进士后,先后担任秘书省校书郎,县尉、翰林学士及左拾遗等官职。“慨然屡输忠”,即白居易对事业和君王的忠诚,何其磊落勤勉。“一伤巧舌刀”,用了比喻,“刀”的阴险让人生寒,“刀”的锋利令人生畏,作者用此比喻,影射武元衡事件白居易最后被贬的事件,表达了自己的不平之气。替白居易抱不平,又如何不是对自己遭遇的不平呢?小人得道,令壮士贤才悲哀,古今一样!“泯默类瘖聋”,从此白居易远离官场,心系山水,“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写出了正道者的无奈,也表现出作者对白居易清白自守的赞美。“出处竟无祸,卷舒讵知踪”,从此进退隐显也难知白居易的踪迹,并暗示白居易被贬后心境淡远恬适。宋吕公曾写“立心忠直,屡进谠言。朋党蜂起,峻节凛然。排摈不用,潜迹山川”,能够坦然地在山川中,也是张未所羡慕的,因为他一直奔忙一家生活,七十岁时还在操心。生活困窘,又连遭贬谪之苦,他想潜迹也不能啊。“被获空叹麟,不制方为龙”,作者以叹息结束全文,“空”字含意深沉,感慨白居易仕途坎坷,虽然能乘风云而邀游天地,可惜徒生“麟”,无有伸展的机会。
     

            后文作者扼腕于白居易的一身才华。


            古人曰:“伤心人别有怀抱。”作者赞白居易“千古清风”,叹其“党恶构祸”,也是顾影自怜。一身才气,结局为何如此相似,作者悼白居易心情能不复杂?回首白公馆,作者应该欣慰,人间自有公道在,是非真假自分明。白公馆的建立,后人的恭肃,是对前人最大的安慰,更是对后世者最大的鼓励。


  • 上一篇:王宸安: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及其…
  • 下一篇:王宸安:文学类现代文审题和答题技巧课件

  •     18luck新利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