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ww.18luck.life 2019年优秀人才引进计划
  •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版块信息栏目>> 校园要闻>>正文内容

    《湖南日报》专版报道我校办学经验:110年,只为寻找教育之根

     

    110年,只为寻找教育之根

    ——写在桃源县一中建校110周年之际

     

    又是一年教师节,从1985年国务院第一次将910日确定为中国教师节,如今已迈入第33个年头。今年的教师节,于桃源县一中而言更是值得大书特书。

    110年前,风雨飘摇的国土上,“少年强则国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此起彼伏的时代呐喊声中,桃源县一中应运而生。

    沧桑百年,桃源县一中七易校名,设址十处、转徒十一次,从此走出的近六万名校友前赴后继,写下了一部生生不息、波澜壮阔的学校发展史。

    叩问历史,桃源县一中孜孜不倦地追寻着教育之根,正所谓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方能流长;立于当下,桃源县一中研精究微,以个性化教育引领了一个地区的教育新思潮。

     

    教育者情怀;“高考之上我们还有社会责任”

    110周年诞辰前夕,桃源一中捷报频传。面对佳绩,校长燕立国却谦虚地说:“诚然,桃源一中有一些大家交口称赞的‘金字招牌’,高考成绩就是其中之一。但在我们心中,还有许多高考之上的东西。”

    什么是高考之上的东西?

    作为常德市首届“翦伯赞教育突出贡献奖”获得者,燕立国认为,要做好教育、办好学校,还需要教育者的情怀与社会责任。

    20多年前,燕立国还是一名普通教师,接手了一个“差班”,全班模拟考成绩都不理想。接下来怎么带?

    “如果永远将成绩摆在第一位,甚至只看成绩,那很多老师一定会选择重点关注成绩好的那一拨,对于‘后进生’听之任之。”但燕立国却并不认可这种做法,他认为教育者该有教育者的情怀,不应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于是,他反其道而行之,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精神上给予鼓励并利用课余时间辅导课业。“后进生”最明显的进步是学习态度的端正,当学习兴趣一点点激发,成绩自然不断提升。

    燕立国不放弃“后进生”的做法更是在全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后进生”都奋起直追时,全班的学习氛围异常热烈。当年,这个曾经的“差班”创造了年级升学率第一的奇迹。

    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是什么?燕立国一直在思考。

    过去,桃源县一中和许多地方一样,招生凭的是一张卷子,依据中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能进一中的学生寥寥无几,导致下面一些乡镇学校越办越艰难,家长送孩子读书的热情也不高了,教师工作没有积极性,连带各地党政重教的热情也不高。为了不被‘剃光头’,有的乡镇办重点班‘拔苗助长’,把其他的孩子甩在一边。”此情此景,着实燕立国忧心忡忡。

    为此,桃源县一中放出了一个足以改变“桃源教育版图”、惠及子孙后代的“大招”——基于义务教育均衡,“分指标到校”。

    2014年起,桃源县一中更是按照乡镇的在籍学生人数和中考的平均分数,把招生指标全部下放。

    过去,几所薄弱学校考入桃源县一中的仅20人,今年一跃升至56人。原来仅12个学生考取一中的西安镇中学今年考入14人,真是惊人的数字!

    说起“指标到校”,家长文智慧十分激动:“过去几乎看不到希望,家长和孩子都想放弃。我也曾准备送孩子去县城读书,无奈金钱和精力都不济。现在不同了,能够在乡镇学校考取县一中,不仅减轻了我们这些普通家庭的负担,还开辟了一条山区孩子通往未来的路。”

    一份关于教育公平的社会责任,让薄弱学校的平均分上来了,教育质量提高了,接受优质教育的孩子越来越多。

     

    教育的规律:“生本课堂向课堂要效率”

    过去,老师上课特点就是“讲”,先讲知识,后讲习题。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燕立国对此深有体会;“将心比心,老师抓紧一切时间不断讲,学生厌烦,实际效果也不好。”是否有其他教学规律可循,改变学生被动听、被动学,提高学校效率呢?

    于是,从走上讲台成为一名普通物理教师开始,燕立国始终在探索教育的规律。

    十年砥砺,始有小成。

    熟悉桃源县一中的人都知道,桃源县一中有三不:一不加班加点,二不乱印资料,三不搞题海战术。

    不拼时间,不拼体力,如何保证教育教学的高质量?

    “我们的质量之所以‘长盛不衰’,归根结底,靠的是对教育科学的尊重和对教育规律的把握。”燕立国向我们介绍,向课堂要效益,是桃源县一中教育讲科学的一条重要法则。

    科学的课堂不是满堂灌,而是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引领,桃源一中将称之为“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不是生硬的口号,具体落实到课堂要做到‘将四个权力完全下放给学生不含糊’,这四个权力是:思维权(思)、演练权(做)、表达权(说)和归纳总结权(悟)。”语文老师刘丽萍举例介绍,在我的课堂上,首先我会提出问题,让同学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和动手演练操作,同时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自我表达,最后,对于所有知识点,先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在“悟”中升华。

    采访后,我们走进刘老师的课堂。原本是有些枯燥的文言文翻译课,刘丽萍却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了。文言文词句如何翻译?同学自己练、自己讲、自己分析规律,刘老师适时用幽默的语言做补充。整堂课下来,所有同学都参与了。

    另一方面让我们意外的是,对于其他中学普遍重视的数理化全国竞赛,桃源县一中并未专门开设竞赛班。“为了竞赛而竞赛,这不是教育的目的,竞赛与正常学习要兼顾,这才是双赢。”生物老师单湘华认真地说。

    充分发挥效率的“生本课堂”让桃源县一中在此类竞赛中同样取得优异成绩:2012年,周潇翔同学获得全国中学生生物联赛一等奖。

    “对单湘华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要接受‘生本课堂’是比较容易的,而对于一些有着丰富经验的老教师来说,改变起来却不那么容易。”燕立国向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学校有一位老师,刚开始对“生本课堂”有些抵触,一直坚持用满堂灌的方式上课,学生叫苦不迭,自己筋疲力尽,成绩却毫无起色。期末总结的时候,这位老教师找到燕立国倒了一肚子委屈。

    燕立国不动声色,给他打了一个比方:“如果一个人消化不良,你还一个劲地喂他吃排骨,他又怎么消化得了……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差异,更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应该先喂‘豆腐青菜’,再喂‘排骨’。”

    听了燕立国的话,老教师开始尝试接受“生本课堂”,再也不满堂灌了。一个学期下来,老教师所教班级的成绩破天荒地进入了年级前列。在期末总结会上,这位老教师由衷地感叹:“燕校长的‘排骨理论’真是有一套啊!”

    “其实,‘排骨理论’正是‘生本课堂’最直观的体现。课堂上,不用抢占时间、不靠强势个性,段考、期考和高考成绩自然而然名列前茅。”燕立国说。

    “生本课堂”教育了优秀学生,同时也培养了优秀教师。桃源县一中师资队伍的再生能力和造血功能特别强。燕立国说,对于一所县级高中来说,教师流动是必然的,学校虽然每年都有教师被调入市级或省级学校,但这并没有伤学校的“元气”,更没有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因为学校通过落实“生本课堂”,让每位教师保持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落实好教研活动,让新教师得到了快速成长。

    近几年来,桃源县一中不再从县里其他学校抽调老师,不搞恶性循环,而是通过“进一等兵,不进三等兵”以及“青蓝工程”,确保县域内师资资源的有序平衡发展。

    情感之教育:“育人不忘育心”

    教育是通过心与心的碰撞、通过平等的交流而达到的。在桃源一中,师生间沟通与交流,无不流淌着细腻而丰富的情感。

    “情感教育”是桃源县一中践行教育讲科学的另一把钥匙。

    “其实很多学生的问题不是学习造成的,而是源自情感缺失。”基于情感教育,燕立国提出了“中医理论转化后进生”办法:对后进生的教育,绝对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老师应该全面关心学生的学习、情感、家庭、生活,综合找出孩子的问题根源。

    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王云老师对“情感教育”很有共鸣。王云教过一个叫小蒋的学生,他平时调皮捣蛋,搅得全班同学不得安宁,成绩更是一塌糊涂。学习的煎熬、家长的失望,让他萌发了退学的念头。

    关键时刻,王云极力挽留了小蒋。“说实话,如果这个学生离开班级,我这个班主任要省心不少。”王云说,“但我还是选择挽留他。在朝夕相处中,我与学生产生了情感,我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最后,小蒋凭借艺术才能考上了重点大学。 

    在桃源县一中,比起优等生,后进生的待遇更加“高人一等”,享有“谈话优先、座位优先、辅导优先、作业批改优先”的四个优先权。

    “桃源县是劳务输出县,一中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其中单亲家庭孩子、留守儿童占到60%以上。”燕立国说,老师在关怀后进生时,出发点并不是要让他一定考上大学,而只是想尽量给他爱的温暖。

    “当情感教育深植于心时,其影响将伴随孩子一生!”燕立国从抽屉里拿出一封信。

    “因为一个地方,你会爱上一些人;因为一些人,你会爱上一个地方。”这封信来自2013届毕业生周宏磊,他考取空军航空大学后,将第一个月所得补贴600元寄回母校。孩子的想法很朴实:他爱这所学校和学校里的老师,感激之情无法言表,人生挣得第一份“工资”一定要回馈学校。

    回馈学校从来不是情感教育的重点,但情感的传递却让母校成为一中学子心中永远的羁绊。

    为母校赠送革命先驱宋教仁先生的白玉雕像,捐建雨虹图书馆,设立“科力远”奖学金、“正东正松”专项奖学基金、“迪文科技”专项奖教基金,用于奖励桃源一中在校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在校友捐赠信息名录上,一串串名字背后是割舍不掉的一中情谊。

    110周年校庆的钟声即将敲响,桃源县委县政府投入1.6亿支持一中提升办学条件、改善硬件设施:绿化与文化景观建设让校园十步一景,气派的校门即将完成改建,北临一中大门、占地面积29亩的桃源县体育馆进入竣工倒计时……

    寻着教育之根,桃源县一中走过历史,迎接未来!

     


  • 上一篇:桃源一中建校110周年校友联谊活动邀请函…
  • 下一篇:清华大学向我校发来贺信

  •     18luck新利备用